你买的大药厂的保健品,可能不是“正牌”!揭秘贴牌药生意

本文转载自网易.

说到仁和、修正、葵花,大家可能并不陌生,脑海里总会冒出几句熟悉的广告词。无论是仁和当年“洗洗更健康”,还是葵花药业的“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”,亦或者修正药业那句“良心药,修正第一”,这些深入人心的广告词,让仁和、修正、葵花成为国民心目中的放心医药品牌。

然而近些年,有些消费者发现,我们身边印有仁和、修正、葵花logo的产品越来越多,从处方药、非处方药、保健品,到洗面奶、护肤品,再到湿纸巾、花露水,它们正以铺天盖地之势,席卷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

当这些产品印上知名药企的“黄金招牌”时,哪怕价格高一点,也能让部分人出于信任花钱购买。然而,你可能有所不知,这些产品并非来自知名药企,而是贴牌的,生产方完全是其他公司。比如,一款名为“仁和菊粉水溶性膳食纤维”的产品,其生产企业为安徽省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修正的一款名为“修正牌钙铁锌咀嚼片”其生产企业为山东圣海保健品有限公司,葵花药业的一款“肤痒颗粒”,其生产企业为兰州和盛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。就连在疫情期间,可能很多人都会吃到的仁和布洛芬,也是来自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。

为什么这些老牌药企要做贴牌生意?贴牌产品会带来哪些乱象?贴牌药还能放心购买么?

1、老牌药企,靠四处贴牌支撑起业务半边天

贴牌和我们理解的“代工”有所不同。

代工指的是,品牌方负责产品的研发,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设计,而工厂只负责生产这个环节。比如苹果手机在全球有多个代工厂,但代工厂是按照苹果公司的要求进行产品生产。

贴牌则是,制造方负责产品从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后期维护的全流程,品牌方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监管,并挂上自己的品牌销售即可。在这种模式下,可以认为贴牌产品是品牌认的“干儿子”,而不是自己的“亲儿子”。

贴牌模式在我国服装制造行业非常盛行。比如我们熟知的南极人,就将贴牌模式做到了天际,从内衣、服装、箱包、鞋品,到小家电……贴牌范围之广,一度让大家感慨,真是万物皆可南极人!

那么,为何这种贴牌模式会蔓延到老牌药企呢?

以仁和药业为例,据其2022年中报显示,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.61亿元。公司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,从收入来看,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。事实上,自2015年起,OEM贴牌产品就能为仁和药业贡献40%以上的营收。

由此我们可以窥探一二,贴牌可以迅速达到规模经济效益,且利润又很高。比如在叮当快药上,一款同为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缓释胶囊,仁和卖到24元(0.3g*22粒),而太平集团仅卖12元(0.3g*20粒)。贴上仁和的标后,身价瞬间涨了一倍。

在医疗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一款药物从研发到上市少则5年,多则20年,平均10年。如果走新药研发路线,不仅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,还要花费几千万建立自己的生产线,而将研发、生产环节外包出去,集中精力做营销,便可以轻松获取利润。辛辛苦苦搞实业,还不如贴牌来得快,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有品牌知名度、溢价能力强的药企走上了贴牌之路。

2、贴牌产品乱象丛生!药企真能做好品控么?

虽然贴牌是一条致富的捷径之路,但由于品控难,质量良莠不齐,一旦出了问题,品牌力也会受到折损。近年来,在社交平台上,对贴牌药企的质疑声越来越大,相关产品的投诉也越来愈多,品牌面临的“信任危机”也在日益凸显。

据《红周刊》调查报道,仁和、修正等药企的贴牌产品,或涉嫌存在一证多套、虚假宣传、添加违禁成分等乱象。

比如,一款美白祛斑霜,生产厂家为广州市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,批准文号均为国妆特字G20152200,却对应了药都仁和韩熙美白祛斑霜、南京同仁堂韩熙美白祛斑霜、云南本草韩熙美白祛斑霜三款产品。按照规定,一个批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,但在贴牌的过程中,一些厂家仍然会冒险操作。

在仁和匠心的某款生发、育发产品中,商家将其宣传成“100%生新发、医用育发才能真育发、药监局认证”等字样,而实际上,国家食药监局并未组织对相关产品所称功效进行审核。

在修正药业的多款贴牌产品中,职业打假人王海旗下公司检测出含有隐瞒添加的防腐剂或药物成分。

虽然贴牌并不违法,也并不是说贴牌的产品就一定不好,但企业如何做好监管,保证产品质量、防止乱象,这一点似乎更重要。

仁和药业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,公司非常重视对于OEM贴牌产品的管理工作,所有合作伙伴及贴牌产品都符合国家规定,同时,仁和公司对于OEM贴牌产品的各个环节,都有严密的内控体系,对于OEM贴牌产品的合作厂家都派有驻厂质检人员,负责贴牌产品的现场质量管理及监督。不过,一家负责生产仁和匠心姜约防脱生发液的厂家——广州雨晓生物制品有限公司,仅在2022年一年内就因生产不符合规范被处罚两次,而此前该厂家也因涉嫌虚假宣传被罚款。对于一家这样多次被处罚的企业,是如何被仁和药业选中的,我们不得而知,但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药企无法做好品质保证,那贴牌生意无异于饮鸩止渴。

3、药品是否适合贴牌?

目前,大多数药企的贴牌产品主要为大健康品类,如保健品、药妆、美妆、生活类产品等,但部分药企仍然涉足“贴牌药”。

虽然OEM药品和其他产品是一样的,每一批次都需要送到当地药监局检验,只要质检合格,产品的质量并不会有太多问题。但问题是,由于不需要进行品牌培育,生产企业更多的是扮演雇佣角色,没有生产优质产品的动力,甚至有的企业可能会降低生产加工成本,只要达到药品标准的最低质量即可,不会进行100%投入。

此外,由于药企有强大的影响力及营销宣传能力,部分“贴牌药”也会利用品牌的影响力进行夸大宣传,那么一旦药品质量出现问题,造成的相关影响,生产方和品牌方都是难辞其咎的。

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权,对食品药品的质量监督再严格也不为过。近些年,有业内人士建议,应当严肃“正牌药”与“贴牌药”界限,控制“贴牌药”在医疗机构内流通经营数量,药事管理不能边缘“商标贴牌药”。

而作为老牌药企,更应当做好社会责任,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“快钱”。

你买到的很多印有知名药企品牌logo的产品,其实是贴牌的,虽然OEM药品和其他产品是一样的,每一批次都需要送到当地药监局检验,只要质检合格,产品的质量并不会有太多问题。但问题是,由于不需要进行品牌培育,生产企业更多的是扮演雇佣角色,没有生产优质产品的动力,甚至有的企业可能会降低生产加工成本,只要达到药品标准的最低质量即可,不会进行100%投入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